俄罗斯抚恤金标准
答俄罗斯抚恤金标准为500卢布。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金签令,对于在对乌冲突中不幸阵亡的士兵,其家庭将可获得500万卢布的抚恤金,以今天的汇率计算,约为47.1万人民币。
俄罗斯的抚恤金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对于军人和公安人员的遗属,抚恤金标准较高,根据军衔和职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其他公民的遗属,抚恤金标准相对较低,根据遗属的关系和收入情况进行评估。
此外,对于因工作事故或职业病导致死亡的遗属,也有相应的抚恤金标准。具体的标准可以根据俄罗斯相关法律和政策进行查询和了解。
日俄战争明明日本伤亡人数比俄罗斯还要多,为何最后俄罗斯却战败了
二战时日本的伤亡也远少于盟国,是日本胜了?战争中的伤亡损失,从来都不是判断战争胜败的标准,真正确定谁胜利的,是谁达成了战争的目的。
日俄战争,是日本与俄国之间为了争夺在东北与朝鲜半岛而发生的战争,虽然日本的伤亡多于沙俄,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日本成功了,这才是判定日本胜利的重要关键。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除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对外扩张,毕竟日本是个弹丸之地,没什么资源与发展空间。
日本的东边是广大的太平洋,所以要侵略,自然就把眼睛盯上了东亚大陆。
先是琉球,紧接着就是台湾岛与朝鲜半岛,日本步步紧逼,而清廷一再退让,使得日本的野心愈发扩大,在日本的野心计划里,满蒙与朝鲜半岛就是拿下大陆的关键。
但当时日本还面临着一个对手,那就是沙俄,俄国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之后,对外扩张方向就进行了更改,不断向黑龙江流域与朝鲜半岛南下,这就与日本之间发生了冲突。
甲午海战当中,日本打败了清王朝,并且通过《马关条约》获利巨大,这给了俄人巨大的刺痛感,日本从清朝手里得到了李朝的掌控权,并且又得到了辽东半岛。
沙俄早就把东北当做是自己的盘中餐,自然不肯日本人来插一脚,于是有了“三国干涉还辽”。
相较于日本,俄国人的野心也很早,而且更厉害,晚清时期,俄国不断染指东北,通过不平等条约夺取了外东北地带,并且修建中东铁路,在李朝培植亲俄势力。
在干涉还辽事件之后,日本对于俄国的不满越来越强烈,而双方对于东北、朝鲜半岛的争夺也势成水火,不可调和,英国等也觉得俄国在远东太强不好,所以暗中支持日本。
尼古拉斯二世的轻敌以及政府职能效率低,加上战前俄罗斯准备不足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1890年-1900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经常向其堂兄尼古拉斯二世写信经常提起“黄祸”或称“黄色恐怖”(英语:Yellow Peril)。“黄祸”俗称“黄祸论”,是欧洲殖民帝国主义与美国对亚洲民族,尤其是对中国与日本具有批判性的代表用语。19世纪末,俄国社会学家雅克·诺维科(Jacques Novikow)在1897年的《LePérilJaune》(黄祸)一文中创造了该词。后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利用黄祸种族主义来鼓动欧洲帝国主义入侵,征服和殖民中国。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称赞尼古拉斯二世为所谓的“白人救世主”。威廉在给给尼古拉斯的信中暗示了德国可能对俄罗斯的支持。日本和俄罗斯之间无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领土问题,历史学家认为,这直接是由沙皇尼古拉斯二世造成的。尼古拉斯的主要错误在于他对俄罗斯政府的管理不善。沙皇的顾问们都不支持对日本发动战争,因为他们预见了俄罗斯从欧洲向东方运送部队和物资存在很多问题。
尼古拉斯二世的孤傲自信导致轻敌
尼古拉斯二世坚信自己的统治是神圣命定,并对上帝负有责任,因此必须维持独裁和捍卫俄罗斯的尊严,荣誉和价值观。沙皇的这种态度导致与日本政府的谈判一再拖延。尼古拉斯鄙视日本人为“黄猴”,他理所当然地认为,面对俄罗斯的强权,日本只会屈服。
战前,俄罗斯的军事领导人和沙皇的高级官员们一致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强大得多的国家,对东方新来者日本几乎不用担心。但是,最终日本步兵疯狂的“武士道精神”使俄罗斯人大吃一惊,他们对自己军队的低落士气感到沮丧。
1903年日俄谈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宣布断绝日俄外交关系;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在未宣战的情况下攻击了停泊在旅顺港的俄罗斯远东舰队(太平洋舰队)。
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听到俄罗斯舰队被袭击的消息感到震惊。他不敢相信日本会在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攻击,并且他的大臣们也保证过日本不会发动战争。据英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塞西尔·赖斯(Cecil Spring Rice)称,袭击发生时,沙皇“几乎感到不可思议”。而俄罗斯人在八天后才对日本宣战。
俄罗斯战前准备不足
战争开始前,俄国因为一直把军事重点放在欧洲,因此在远东地区只有正规军9万8千余人,太平洋舰队共有60余作战船舰。而早有准备的日本陆军共有37万5千人,同时配备了专门适合东北战场的山炮,日本海军战舰共达80艘。
1904年4月,日本开始了对旅顺港的围困。日军对可俯瞰海港的山顶上进行了多次正面进攻,虽然造成了数以千计的日兵伤亡,但日军借助几门11英寸(280毫米)阿姆斯特朗榴弹炮,于1904年12月占领了关键的山顶堡垒。从这一有利位置,日本的远程火炮得以炮击俄罗斯舰队。四艘俄罗斯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相继沉没,第五和最后一艘战列舰被迫在几周后撤退。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所有主力舰几乎都被击沉。陆基大炮对大型军舰造成了如此大规模的破坏,这可能是军事历史上唯一的例子。
八月下旬的“辽阳会战”原本可以解救旅顺港的俄罗斯北部部队撤退到了沈阳。旅顺港驻军司令官阿纳托利·斯特塞尔(Anatoly Stessel)少将认为,舰队被摧毁后保卫这座城市也毫无意义。同时,日本的猛烈进攻导致俄军伤亡惨重,因此,斯特塞尔决定于1905年1月2日向日本投降。他这个决定并没有征求在场的其他俄军官的意见,也没有向沙皇请示,而沙皇是绝对不会批准该决定的。1908年斯特塞尔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但后来他被赦免。
整个1905年,俄罗斯帝国都因国内革命而摇摇欲坠,俄人民反对战争升级。俄罗斯帝国有能力派遣更多的支援部队,但是由于经济状况不佳,加上陆军和海军被日本大败,以及有争议的土地对俄罗斯相对不重要,沙皇尼古拉斯二世遂选择和谈,好集中精力处理俄罗斯内部事务。
英国和日本情报合作
早在1902年,日本就与英国结盟,这是日本的一场外交胜利,一旦日俄爆发战争,日本也不会孤立无援。因此,在战争期间,英属印度陆军在马来亚和中国的驻地经常拦截和破译与战争有关的俄罗斯无线电报,并将情报和日本人共享。英国也利用“英日同盟”借助日本来到达遏制俄国扩张到满洲的企图。
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只是陆军伤亡巨大的,海军还是占便宜的,打得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全军覆没。日本的陆军伤亡巨大的是攻打二O三高地之时,二O三高地是旅顺港重要的高地,占领它可以俯看全港,日本人选点较准,不惜一切代价进攻,司令官乃木希典的儿子也战死了,日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夺取了二0三高地,一旦夺取,形势立刻反转,日本居高临下,架上大炮猛轰旅顺港内的俄军军舰,打垮了俄国人,取得了战争胜利。这场战争在中国的旅顺,谁胜谁负都一样,最后倒霉的都是中国人。
战争的胜负不是以伤亡数字来决定的,而是最终目的,双方是为了争夺我国东北的决定权,日军以巨大伤亡达到目标,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所以日军惨胜,而换来了自己想要的部分利益,也增长了日本以武力解决问题的野心,给他的失败起了开端。
日、俄战争中,俄罗斯的诸多问题,显现无遗;首先是内部意见不一致:有人主张全面应战;有人主张,日本来势汹汹,应该避其锋芒;有人认为,旅顺要塞,远离俄罗斯,可有可无,可以做交易。反观日本,那是下定决心,血战到底。
有人把日、俄战争比作绞肉机;203高地争夺战,面对俄军的枪林弹雨,踏着堆积如山的日军尸体,日本士兵占领高地,随即架起大炮,猛烈轰击旅顺港内俄舰队;俄舰队司令官在犹豫中,坐失良机,几乎是全军覆没。屋漏又逢连夜雨 俄要塞司令在视察前线时,突然遭到榴弹袭击 ,当场身亡。随后的海战中,俄海军再遭败绩。
大势已去的俄罗斯,只好向日本投降,从此被赶出了东北。
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是算术题。战争的胜败是看谁达到了预期的政治目标,至于代价多大,只说明胜得是不是干脆漂亮,不影响胜败的评判。
至于为什么日军能打赢,还是那句话,战争不是数学题。决定胜败的因素有很多,综合国力、天时地利、后勤补给、战争意志、指挥艺术、人员素质、装备水平、训练水平。具体到日俄战争的陆地战场,战争意志是个重要因素。日军是不惜代价也要打赢,最终摧毁了俄军的士气和俄国高层的决心。另外俄军的后勤补给、训练水平也不如日军。
全面战争的胜负主要看战争各方谁达到了自己发动战争的战略目标,而不是看伤亡,或停战时战线在哪里。
一战中同盟国总伤亡3382500,协约国总伤亡5497600(仅军人),后者远多于前者,且直到停战,陆上主战线仍在协约国境内,但同盟国主要的三国(德、奥匈、澳斯曼土耳其)全部在战争中解体,协约国则达到了瓦解同盟国的基本战争目的,并且在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因此,协约国是一战中公认的赢家。
二战总死亡人数中,同盟国平民占58%,同盟国军人占25%,而轴心国军人仅占13%,平民仅占4%,轴心国中的德国直到战败仍占领部分别国领土,日本直到投降仍占领亚太上百万平方公里别国土地,但德意日三大轴心国政权、军队都在战后瓦解重组,战争责任者被同盟国清算追责,战后以同盟国的意志为主,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新秩序。因此,同盟国是二战中公认的赢家。
日俄战争中日本阵亡88429人,多于俄军(43300-61623),但战后日本夺取了俄在中国领土“关东州”(在辽东半岛)和旅顺军港的全部权利,在中国东北打入一个深深的楔子(所谓“关东军”原本就是“关东州驻军”,没有日俄战争的胜利就不会有日占“关东州”和关东军,此后整个抗战历史都会改写),并趁势获得了独占某半岛的机会,并巩固了在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势力,而沙俄不仅丧失了上述已到手10年之久的利益,从此基本停止了在远东的殖民扩张,而且其“一流大国”地位也饱受质疑,尤其一度名列前茅的海军,直到沙俄解体也未恢复元气,其持续影响长达半个世纪以上。可以说,日本完全达到了其发动战争的战略目的,即便再多死点人,也会是这场战争公认的赢家。
日俄战争中,虽然日本的伤亡人数比俄罗斯多,但是日本在战争中表现出更高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而且他们采用了现代化的战争技术和战术,例如使用了先进的军舰和火炮,以及实行了密集的骑兵和步兵攻击。此外,日本还利用了他们的海军优势,封锁了俄罗斯的港口,使得俄罗斯难以得到增援和补给。
另外,日本在战前就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定和条约,使得他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和认可。相反,俄罗斯则面临着国内政治和军事上的问题,加上他们的战略计划不够完善,使得他们在战争中处于劣势。
综合以上原因,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
20世纪初,虽然日本对俄罗斯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大扩张非常不满,群情鼎沸,但是清醒的人还是不少的,他们甚至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就思虑过如何结束这场战争,如果能拿到战争赔偿当然最好,如果拿不到也无妨。
因为,日本的战略目标,并不是通过战争来发财,而是通过一场战争争夺日本帝国的发展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在战后得到了朝鲜半岛,拿到了旅顺和大连作为海军基地,还将南满铁路的控制权拿到了手中,这就等于日本将中国东北地区纳入了势力范围,成功完成了其“大陆政策”的第一步要求。
与此相比,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拿到俄罗斯的库页岛南部,更像是日本作为战胜国的象征性战利品。
如果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拿到战争赔偿,其经济诉求是重要目标,那么通过日俄战争拿到大国地位,其政治诉求则是首要目标。
在这个意义上,日本无疑是获得了成功的。
尽管日本国内对这场看似毫无所得的战争存在不满,甚至还发生了抗议事件,但是日本以击败俄罗斯这个欧洲大国为基础,进入到了世界列强的行列。
对于日俄战争,日本谋划了十年之久。
日本一直觊觎中国领土,在甲午战争中弄险侥幸成功,进而狮子大开口,不仅拿到了战争赔款,还得到了朝鲜半岛和辽东。
日本的突然崛起,让正在执行“黄俄罗斯”计划的沙俄感受到了不安,于是就在《马关条约》签署的次年,沙俄联合德国和法国,派遣军舰游弋在日本周围,武力劝说日本放弃辽东。
刚刚经历过大战还没缓过来的日本没有与三个欧洲列强叫板的实力,不得不签下了“城下之盟”,辽东半岛不要了,朝鲜也一分为二,自己只留着南半部分。
沙俄的趁火打劫,让日本感到了耻辱。他们从那时就清楚,日本与沙俄之间必有一战。
为此,日本积极谋划,为战争做着准备。
但是俄国实力太强,其经济规模是日本的六倍,军队是日本的七倍,海军实力排名世界第三,其他诸如钢铁、煤矿等资源型工业实力,更是日本这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不能望其项背的存在。
俄乌之战中极为惨烈,为什么俄罗斯只公布了一次战损情况
俄乌之间已经缠斗了二十一天,从种种信息表明,战事非常惨烈。
但为什么俄罗斯只有在3月3日公布了双方的伤亡情况,之后再也没有公布。
乌克兰军人及民族主义分子有2870人死亡,俄军方面有498名俄军阵亡。比例是6:1。
这期间只有个别牺牲或受伤的将军、士兵受到表彰。
反之,乌克兰方面确是火力全开,3月13日乌克兰首次公布伤亡,乌克兰军队1300人阵亡,俄罗斯军队阵亡人数12000人。比例是1:10。
其实按照数学以及政治算法,综合他们的数据就是6:10。乌克兰略微伤亡大些。
这种判断其实很简单:第一,俄罗斯是攻,乌克兰是守,一边进攻方的伤亡会大些。第二,他们都是前苏联军事结构下来的,打法熟悉。第三,乌克兰有西方大量武器供应,俄罗斯有丰富作战经验,半斤八两。
所以,双方都不持续公布真实数据,即便公布也是为了鼓舞己方士气。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双方的损失都非常大。尤其是一些城镇的攻防战和巷战!
那一定是用命填的。不要以为现代战争有了现代武器,就如同战争片中特种兵那样开挂!
当双方都使用先进武器,那就是战斗意志的比拼了!
要知道,大部分士兵都是二十左右的花季年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是人类的悲哀!
俄乌战争417天,俄军伤亡18万,乌军伤亡近13万,靠谱吗
凡是有战争和冲突的发生,遭到伤亡是正常的,特别是长达417天的俄乌战争,从双方伤亡数字上的显示,乌方伤亡损失数量是比俄方正好是少了5万整,从这5万整的数字来看,就不是真实的数字,是与实际发生的数字是极不靠谱的数字。要想知道真实的数字,那得是待俄乌战争彻底结束后,那时报出的伤亡数字才是真实的。现报出的数字是数预估性的,根本不是真实数而是假数字。这是个人认为的观点。
不靠谱,俄军怎么可能比乌军多,无论武器还是作战经验,俄军都会比乌军强,虽然打的难了点,不过时间长了点,可俄军胜是没有悬念的,泽连斯基就是傻子一个,美国用他消耗俄军,不过他就是一个旗子,想让美国帮他和俄军战斗是不可能的,总有一天会被俄军打败。
肯定不靠谱,这伤亡数字水分太大了,俄罗斯在欧战争前线也就30来万正规军,如果伤亡了18万,怎么有兵力对乌克兰发动进攻?俄罗斯应该大量补充兵员,虽然俄罗斯伤亡比较大,但这个数字有点太夸张了,如果伤亡这么多,俄罗斯就不可能在对乌克兰发动进攻了
俄乌战争417天,俄军伤亡18万,乌军伤亡近13万,靠谱吗?
答:俄乌战争417天,俄军伤亡18万,乌军伤亡13万,这些数据根本不靠谱,即便是美国情报局统计的数值也参杂了一些水分。大家知道一般战争伤亡人数的比例是1:3,由此可知伤亡人数的大概是多少。
战争是残酷的,这些伤亡冰冷的数字背后代表着无数个孩子失去了父亲,无数个父母失去了孩子,无数个家庭失去亲人。难道美国的拜登,乌克兰的泽连斯基,俄罗斯的普京就没有一点痛心吗?
俄乌两国冲突刚开始普京是想速战速决打一场冲突战,给乌克兰方面一个教训,让乌克兰方面长记性,打得求和谈,哪晓得冲突一发不可收拾被为一场代理人战争。这些与始作俑者的美国与欧盟脱不了干系,演变到现在的模样。现在的这场战争的走势,已经不是俄乌双方能够决定的了,最终伤亡多少人无法统计。
战争的交战双方伤亡数字没有谁愿意说真话,因为他们都是战争的罪魁祸首,他们之间打的是心理战,首先在舆论宣传上造假是一种常态。如果公布准确的数字是要一级一级统计上报的,特别是双方有一些其他国家的雇佣军,被炮火炸的连尸体都无法判别。
再者,如果伤亡数字在现代战争中过大,势必影响军心士气。可以说,俄乌战争打到今天417天,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虽然说也含有水分,但他们的主战场在乌克兰本土,并且俄罗斯对伤亡士兵都有专门的讣告来作为佐证。
如果这些数字来源于乌克兰,怎么看就有点不着边际了。因为俄罗斯都是巡航导弹,成功打击在乌克兰的重要军事设施地方,而乌克兰方面拦截导弹发射成功率非常低,说自己伤亡人数少鬼都不相信。
而乌克兰方面作战部队和武装力量乱七八糟,美国统计的数字它也是站在乌克兰方面的,上报数字过于准确,世界上舆论会轩然大波。
也许,俄乌战争伤亡数字只有美国和北约这些直接或者间接参战的他们公布数字比较准确,因为他们心怀鬼胎才走到现在的一步,所以他们心里最清楚。知足常乐2023.4.18日于上海
[灵光一闪]只有俄乌两国自己知道具体伤亡多少人,任何人都不会猜的准确,大杀性武器盟主不会提供乌克兰,怕自己受牵连,美国只会高调说给乌带核性武器,只说不给,只要给了,美国也担心一担核爆发,有核武国家不只美国一家独有,你想想有多少个核弹落在美国本土,所以说,俄乌两国伤亡人数看两国武器便知道个大概齐了吧[捂脸][灵光一闪][大笑],谢邀请,回答完毕。[祈祷][大笑][祈祷]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伤亡多少
(1)据俄罗斯公布的资料,当年苏联红军自1941年9月30日到12月5日的战役防御阶段,共战死和失踪51万4338人,负伤14万3941人。战役反攻期间的12月5日到1月7日苏联红军共战死和失踪13万9586人,负伤23万1369人。战役中总共损失约103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65万,负伤37万)。
(2)苏联官方档案:红军在莫斯科防御战役中共有214338人阵亡,143941人受伤;红军在莫斯科进攻战役中共有139586人阵亡,231369人受伤。两者合计,在莫斯科战役中,红军共有35.3万人阵亡,37.5人受伤。总计损失72.9万人。
俄罗斯商场大火伤亡情况如何
3月25日下午,俄罗斯西伯利亚克麦罗沃一间商场发生大火,至少48人死亡。
有消息指,起火地点疑为有众多儿童流连的区域,不少人当时并没家长从旁看顾,而且也无火警钟响起。起火建筑物为4层高的购物中心,火警发生时有数百人在内,不少儿童流连商场内的戏院,或被独自留在游乐场。死者中包括至少11名儿童,失踪者中亦有大批儿童。据报,商场内也有一个动物园,暂没收到动物死伤报告。焚烧逾12小时后,火场面积已扩大至1600平方米,商场结构严重受损,部分屋顶和地板崩塌。从目击者拍下的影片可见,浓烟从窗口冒出,消防员努力疏散购物中心内的人;有人更见到民众慌忙撤离,有被困者要跳窗逃生。不少民众在社交网称,事发后商场竟没响起火警钟,也没有相关警报广播。有指火警怀疑是商场戏院的观众席或游乐场首先起火,但当局仍未公布确实原因。其中一个消息指,此起火灾是由纵火造成的,游乐场一名小孩误用打火机,烧着跳床引起火警;另有指是游乐场的电线短路所致。总统普京向死难者家属致哀,祝愿伤者早日康复,并下令提供所有必要的协助。西伯利亚,是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楚科奇半岛,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兴安岭,面积约1300万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几乎全在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依据地形可分为三部分: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西伯利亚”意为“宁静之地”,名称源自蒙古语“西波尔”(泥土、泥泞的地方),古时西伯利亚就是一片泥泞的地方,住在这里的蒙古先民以地形为这个地方取了名字,当俄罗斯人来时,将此音译为“西伯利亚”,也有人认为“西伯利亚”之名源自鲜卑人。西伯利亚所蕴藏的资源十分丰富,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的粮仓。俄罗斯伤亡赔偿标准
人身损害的后果主要有三种:造成伤害但未达到残疾;伤害致残;伤害致死。
1、造成伤害但为达到残疾的赔偿项目:
医疗费用;误工费用;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2、伤害致残的赔偿项目:
医疗费用;误工费用;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抚养人生活费;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发生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3、受害人死亡的,赔偿项目:
误工费用;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
莫斯科保卫战伤亡多少人
主要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1、据俄罗斯公布的资料,当年苏联红军自1941年9月30日到12月5日的战役防御阶段,共战死和失踪51万4338人,负伤14万3941人。战役反攻期间的12月5日到1月7日苏联红军共战死和失踪13万9586人,负伤23万1369人。战役中总共损失约103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65万,负伤37万)。
2、苏联官方档案:红军在莫斯科防御战役中共有214338人阵亡,143941人受伤;红军在莫斯科进攻战役中共有139586人阵亡,231369人受伤。两者合计,在莫斯科战役中,红军共有35.3万人阵亡,37.5人受伤。总计损失72.9万人。
苏联官方档案:莫斯科保卫战中,红军阵亡214338人,负伤143941人;在红军的莫斯科进攻战役中,有 139,586 人丧生,231,369 人受伤。综合起来,在莫斯科战役中,红军阵亡 353,000 人,受伤 37.5 人。共有729,000人丧生。
从伤亡人数上来看,德军伤亡58万多人,苏军方面则伤亡了大约65万人。此外,苏联许多重要的城市更是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其他损失更是无法估量。虽然莫斯科保卫战最终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但苏联却也为此付出了难以承受的惨痛代价。莫斯科保卫战究竟有多么惨烈?看完这些数据后,许多网友不禁发出感叹:不愧是战斗民族!
大规模战争血战一周,俄军伤亡超2000人,战损为何出人意料
乌克兰战争才打一周,俄罗斯军队就伤亡几千人,这确实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开战初所有人都以为闪电战会很快结束呢,谁也想不到会是这效果。
我个人觉得俄罗斯战前目标不明确,所以才这么狼狈。
俄罗斯打乌克兰终极目地到底是什么?官方是说为了防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如果为了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有很多办法,不用这么打啊
最好的办法就是开战初期就用导弹把乌克兰总统直接定位击毙,相信俄罗斯绝对有这实力。而乌克兰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两国还会像现在一样进入战争状态,而俄罗斯军队可以重兵屯于边境,坐等乌克兰军队来攻,而乌克兰要想打俄罗斯就只能打集团军模式的会战,估计打会战不是俄罗斯军队对手,只要俄罗斯获胜,乌克兰军队主力被歼灭,那乌克兰问题会很快解决,当然了打会战也会有重大伤亡,可同样付出伤亡问题解决了,不会像现在这样战争遥遥无期。
不用考虑什么道义,美国就曾经把伊朗军方领导人直接导弹击毙,美国做初一俄罗斯做十五没毛病。
现在俄乌战争完全是按照美国的想法打的,北约各国相续都以各种方式援助乌克兰,俄罗斯短期内打不垮乌克兰,那么俄乌战争将旷日持久,而俄罗斯国力不足以支撑打长期战争,这完全是阿富汗战争的模板。
现在俄罗斯要改变战争模式其实还来得及,那就是退回本土,然后用导弹击毙乌克兰总统,每天冲乌克兰放几个烟花,然后攻陷乌克兰几百平方公里领土在边境坐等乌克兰来攻,而北约各国还是会大力援助乌克兰,可战争模式就不同了,对俄罗斯来说就没有巷战和游击战了,战线会缩短,那时候乌克兰就会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负担,因为大规模打会战乌克兰没有赢的可能。而俄罗斯的战争成本及部队伤亡会大大降低的。
战争就是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模式来打,而不是按照敌人的喜欢模式打,对俄罗斯来说打会战绝对是正确的,而乌克兰总统被打死了领土还丢失了,还不来打那就等于彻底认怂,那国家也不用混了。
首先这并不算是大规模血战,只能属于小规模战争。俄乌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但是乌克兰也不至于完全被俄罗斯按在地上摩擦。况且俄罗斯在此次战争中没有对乌克兰进行无差别打击,只是针对军事目标展开行动。也就是没有完全放开打。所以主要因为俄军作战方式导致伤亡数量超乎预期。
工业化国家之间战争,当年二战德国打北欧国家,就被击沉了巨舰,乌克兰有近4千万人,人口有俄国4成。抗战时中国未击沉大军舰,二战结束在越南,是日本人帮中国击沉了法国军舰。
另外俄军不愿意留下太多血债,很多车辆被乌克兰烧掉,俄军对被包围的乌军主力不愿意火力覆盖。
有战法前苏联用得,攻占机场,然后大部队运输到达,乌克兰也知道,早有提防。
俄军用小规模部队渗透现代战法,不成功 ,看很多小队车辆被伏击,它们很容易被定位,作战也不敢坚决。所以用几十公里车队推进。
美国带领北约大军打阿富汗,也打了几周才拿下,但最终还输了哩。
美国率领除法德之外的北约大军入侵伊拉克,也打了快一个月才大获全胜。之所以几乎是零伤亡,是因为美国事先重金收买了伊军指挥官,才几乎没有遇见地面扺抗。但是在入侵之后,遭伊拉克人恐怖袭击自杀式抵抗,美军不是死伤惨重吗?
关键是,阿富汗也好,伊拉克也好,得到了任何国家的援助吗?美国也好,北约国家也好,遭到了任何国家的制裁和谴责吗?
现在俄罗斯打乌克兰,不知何人在引导舆论,让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几天之内就能轻轻松松拿下乌克兰。因为大大超岀了预期,所以认为战损岀人意料,对俄罗斯难免有点失望。
其实,俄罗斯是在遭受整个西方国家严厉制裁的背景下,在孤军与乌克兰作战,而乌克兰则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在与美国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天差地别的背景下,俄罗斯一周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已殊非易事了。
再说,这一周哪里谈得上血战?
俄罗斯打乌克兰的战略目标,只是要让乌克兰保持中立,在乌克兰实现“非军事化”。既然如此,当然就只能文打不能武打。否则,把乌克兰打得太惨,俄乌结仇太深,乌克兰怎么可能真正保持中立?
所以在第一周,俄军严防伤害平民,对乌军也只是以摧毁军事设施为主,未大规模使用重武器造成乌军大量伤亡。俄军第一周有如在瓷器店里打老鼠的作战,缩手缩脚,怎么可能一周就拿下乌克兰?
普京宣布战争正在按计划进行,而且-定要实现战略目标。
是的,真正的血战在后面几周,甚至可能在后面几月。
乌克兰既然宁死也不愿保持中立,泽连斯基既然到现在仍然强烈要求加入欧盟,而欧盟也在继续给予乌克兰满怀希望的诱饵,俄罗斯当然就没有退路了,只能下重手狠揍乌克兰了。
最终,乌克兰既然不能主动“去军事化”,当然就只能被动“去军事化”。所谓被动“去军事化”,就是乌克兰被揍残,武功尽废。
最终,乌克兰既然不能主动保持中立,当然就只能被动接受中立。所谓被动接受中立,就是-个武功尽废的乌克兰,甚至一个可能被肢解的乌克兰,除了中立还有别的选择吗?
到了那一天,最难受的就是美国了,因为美国手中的乌克兰牌被俄罗斯彻底废掉了!
所以,虽然俄乌战争是美国挑起来的,但俄罗斯毕竟是泱泱大国,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而俄罗斯胜利之日,就是美国失败之时!
12月12日,俄罗斯唯一的“库慈涅佐夫”号航母着火造成多人伤亡,你怎么看
先有船坞沉没,后有火灾,说明俄船厂的管理非常混乱,人员素质太差。由于苏联解体时工业体系链条被打破,俄罗斯并没有继承到完整的造船工业,并不具备建造维护航母的能力(原苏联航母建造总装的船厂在乌克兰)。由于经济拮据,俄罗斯各船厂一直缺乏订单,吃不饱饭,进一步造成技术设备老化,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失断层的恶果。虽然用阿三改航母的银子补血,但毕竟积重难返,实际效果有限。面对造船业这一乱象,由于经济问题三年五载之内还是难有改观,俄罗斯也只有凑合着过了,小车不倒只管推吧……
截止目前,库兹涅佐夫的这场火灾已致1人死亡、12人受伤,另有2人失联,当时的过火面积打到600平方米。初步判段火灾是由于动力舱焊接作业时发生的。
库兹涅佐夫舰火灾现场
之前在干船坞中大修的库兹涅佐夫舰
库兹涅佐夫作为俄罗斯唯一一艘母舰,真的是给人一种已经不堪重负的感觉。这艘航空母舰在苏联解体前夕服役,服役之后不久赶上了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崩溃,军费大幅削减。90年代的时候俄罗斯海军惨到什么程度?整个俄罗斯海军一年的经费可能也就不到50亿美元,根本就没办法维持前苏联时代那么庞大的海军。所以很多军舰潜艇都处于封存状态,服役的军舰也大都欠缺保养。
冒着黑烟行驶的库兹涅佐夫,已经是常态了
在卫星下浓烟滚滚的库兹涅佐夫,这么明显用民用卫星都能看到
所以库兹涅佐夫舰就是在这么一种状态下为俄罗斯贡献了20多年的青春,由于状态欠佳,库兹涅佐夫已经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战斗力,尤其是动力早就已经没法正常的运行的水平。到2018年已经处于封存大修状态,结果就在大修期间,起重机倒塌又砸坏了库兹涅佐夫的甲板。这次的火灾,也是在动力舱大修或改装时发生的。到底损伤多严重,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既然是过火面积600平米,说明其实即便没有火灾,这艘船大修完成也得拖到猴年马月去了,这次的火灾估计又得把进度往后拖个1-2年。随着将来彼得大帝号的封存大修,意味着俄罗斯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将只剩下1万吨出头的光荣级撑排面。。。怎一个惨字了得!
疏于保养的蒸汽锅炉已经被厚厚的积碳裹住,动力室脏乱不堪,这就是库兹涅佐夫这些年的状态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12月12日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在维修作业时发生火灾,火灾的具体细节俄方并没有披露,但据报道过火面积超过600多平米,并造成了多名人员伤亡,由此来看火灾并不小。“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于1991年正式服役,从服役霉运就一直伴随着这艘航母,真可谓命运多舛。
“库兹涅佐夫号”服役时正值苏联解体时期,随后经济下滑的俄罗斯对于这艘航母缺乏必要的维护,长期使用导致“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因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而带病作业,锅炉老化严重,黑烟腾腾,到了不维修不可的地步,于是俄罗斯决定2018年开始大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然而,2018年10月30日夜,正在摩尔曼斯克第82船厂接受大修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却发生了一次大事故,承载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进行大修的PD-50浮船坞突然沉没,浮船坞上的起重机倒塌把“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甲板砸出了约20平米的大窟窿。从此,就失去了该航母的消息。等听到它的消息时,不是下水重新服役,却又是一场灾难,可怜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怎么这么命苦呢?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舰长306米,宽72米,最大吃水深度约10米,排水量超过6万吨。自从2018年开始大修发生事故以来就很少在听到它的消息,而12月12日突发大火的报道,才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次大火说明俄罗斯并没有打算抛弃“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而是正竭尽全力的维修它,按照俄罗斯方面的计划,维修工作将于2020年结束,使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于2021年重返北方舰队服役。不过这次火灾的发生肯定会影响到这艘航母的维修进度,因而可能会影响服役时间。
从俄罗斯对“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维修作业中发生的这两次大的事故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失误造成的,而是俄罗斯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俄罗斯并不是制造航母的强国,俄罗斯的航母都是由地处现在乌克兰境内的造船厂生产的,俄罗斯本土并没有玩过航母。俄罗斯缺乏建造航母的船坞和大型机械设备,这一点从2018年的PD-50浮船坞沉没事件就能看出来,按理说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样大型的舰船是不会使用浮船坞的,作业不方便,材料的吊装都受限制,而且费用也高,但俄罗斯实在没办法了,没有干船坞,结果出事了。缺少必要的设备是一个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缺人才,缺管理。
俄罗斯经济下滑,导致本来就不多的人才流失严重,船厂长期没有定单,工人们只能另寻它路,船厂设备老化严重,技术落后,效率低下,这一点从制造数千吨的护卫舰的速度就能看出来,就连俄罗斯方面也表示,船厂的管理混乱,严重缺乏重型装备,工作拖沓,效率低下,上下班就像是赶大集一样,很少能够看到加班加点,热火朝天的那种干劲,对于施工现场的清理也很随便,各种规章制度基本都是头头用嘴嚷嚷,缺乏培训,整个船厂更像是一个杂乱的维修铺。俄罗斯本身就人口少,加上船厂没什么活可干,很多技术工人都走了,想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样的大工程,只能是慢慢来,效率自然低下。这次火灾充分反映出船厂在管理上暴露出来的松散和规章制度的不落实,按理说,维修航母这样重要的事情,需要有严格的管理程序,作业流程,和监管制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才行,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事故呢?其实披露出来的都是伤亡损失的大事故,小事故在这艘航母身上就从来没有断过。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次火灾事故也体现出了俄罗斯航母制造上的短板,这些都是影响俄罗斯航母发展的弊病,俄罗斯对外展示的航母模型并不少了,至少有十来种,但一艘都没有成真,除了经济原因,能力也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效率更是决定战斗力的生成,俄罗斯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人才的缺失也是一个原因,维修一艘航母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而且不是一次的出事,建造一艘航母又能好哪里去呢。其实,这也是俄罗斯其它的军工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俄罗斯渴望拥有航母,以保持舰载机领域的技术衔接和技术储备,同样也需要培训舰载机飞行员,防止出现断代,然而,航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图纸变成作品是一个涉及各个领域的大工程,这种体系俄罗斯已经严重缺失了,要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俄罗斯的航母梦绝不会平坦,顺利。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