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中哪些科幻已实现
《2001:太空漫游》中描写的多项科技都已经能够找到现实中的对应。
a. 登月
b. 空间站
c. 声纹登录
d. 视频通话
e. 登月舱
f. Ipad平板电脑
g. Siri的前身—HAL 9000型电脑
h. 计算机打败人类国际象棋选手
《2001:太空漫游》中既有对科技精准表现乃至赞叹,同时也展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疑虑与反思。既有对科学精神和实证理性的认可(包括对宏伟宇宙的积极探索精神),也有对神秘主义及宗教概念的表达。这种复杂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悖反力量!也成就了影片的独特魅力。
2001太空漫游的结局是怎么回事
2001太空漫游的结局是,宇航员鲍曼的飞船出现故障,无法返回地球且无法与地球取得联系,他只能独自在宇宙漂泊。
这时神秘的黑石再次出现,鲍曼决定向黑石靠近,结果进入了一个星门,穿越星门之后他来到一个神秘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目睹了自己快速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
最后在鲍曼弥留之际,黑石出现在房间里,鲍曼将手伸向黑石,似乎渴望获得某种帮助或探究黑石的奥秘。
虽然他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但在黑石神秘力量的帮助下,他完成了物种的进化。
2001太空漫游猩猩是真的吗
1. 不是真的。
2. 因为2001太空漫游猩猩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没有真实发生过。
它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一个情节,讲述了一只猩猩被送上太空并展示了它在太空中的行为。
3. 虽然这个故事很有趣,但是在现实中,没有任何记录表明有猩猩被送上太空或在太空中进行活动的情况。
这个故事是完全虚构的,只存在于电影中。
2001太空漫游详细剧情
一群草食人猿正在广袤无际的非洲沙漠中觅食,当他们从睡梦中醒来,发现一块巨大的黑色石板平地而起,他们欢呼雀跃起来,在巨石的指引下,他们学会将骨头当作工具和武器,开始猎食动物,并收复了同类抢占的失地,随着他们的首领将骨头抛向空中,画面切换至数百万年后的未来。
2000年,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前往人类的月球基地,奉命调查月球上的不明物体,那是一块被埋藏了数百万年的黑色石板,与远古时期人猿们发现的石板相仿。在弗洛伊德等人进行实地考察时,太阳升至石板上空,石板随即发出了刺耳的无线电信号。
18个月后,“发现一号”太空船向木星进发,除了飞行员大卫·鲍曼和弗朗西斯·普尔之外,飞船上还有三名处在冬眠状态的科学家和一台具有人工智能、掌控整个飞船的电脑“哈尔”9000。飞行途中,哈尔突然向鲍曼报告控制通讯装置的某个零件将在72小时内发生故障,可经过检测之后,鲍曼和普尔发现哈尔所说的故障零件一切正常,他们与地面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得出了哈尔作出错误预测的结论,两人震惊不已,因为哈尔9000型电脑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鲍曼和普尔开始质问哈尔,而哈尔建议将零件放回原处以观后效。为了避免让哈尔偷听到谈话内容,鲍曼和普尔躲进太空舱中交谈,普尔坦言感觉不妙,认为如果一旦证实哈尔出错,就必须将其关闭。两人万没想到,虽然哈尔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却可以透过窗口读取唇语。
哈尔决定先发制人,他用太空舱撞断了正在更换零件的普尔的氧气管,令其漂浮在太空中。鲍曼出舱营救,而冬眠的三位科学家随即因电脑失灵而悉数丧生。哈尔拒绝为返回的鲍曼打开舱门,万般无奈之下,鲍曼冒着患上减压病的危险通过紧急密封舱进入飞船,直奔哈尔的逻辑记忆中枢,当哈尔被彻底关闭时,鲍勃发现飞船已经飞抵木星。
鲍勃乘太空舱驶离飞船,在木星轨道上发现了又一块黑色石板,接近石板的鲍勃突然高速穿过一条五彩斑斓的隧道,最终置身于一间风格古朴华丽的卧室。鲍勃迅速老去,在垂死之际,第四块石板出现在床边,石板将他变成透明光团中的胎儿——星孩,星孩凝视着浩瀚的宇宙,等待未知新生的到来。
《流浪地球》和《2001太空漫游》哪个好
《流浪地球》创造的票房奇迹仍在被不断刷新,有人预言它将成为中国第一部突破50亿票房的科幻电影。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也有幸遇见了一代优秀电影人为中国科幻电影做出的努力。 优秀的我们绝不否认,不足的未来更加努力。
看了《流浪地球》后,听到很多人提及《2001太空漫游》,于是来了兴致去看了这部被誉为“经典科幻之作”的电影,看完惊觉是神作,但不知道该称它为科幻巨制还是哲学巨制。再看一下年份,竟然出自1968年,更是佩服到五体投地。 无法想象,1968年的电影就开始关注起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冲突关系,还探讨起人工智能是否实现人类的情绪化。这些题材即便是放到现在,都不会显得过时,佩服编剧的前瞻性和脑洞。 我虽然并未完全看懂《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看明白的部分也比较表面化,深层次哲学问题的探讨或许超出了我现有的认知负荷。但仅仅是表面化的理解,就已然让我惊讶不已。他所呈现给观众的视觉艺术只是占据了它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思想价值上的终极命题,人文学和人类演化史。
如果非要拿《流浪地球》和《2001太空漫游》做比较的话,其实他们俩没有什么可比性!当你去深入的了解跟接触,你会发现两者对于电影发展与一些观点技术,场景搭建,美术,配乐,镜头调度,根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产物。因为一个是科技发达的现代,一个是50年前的产物,所以没办法去比较也没必要去比较!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吗?欢迎留言评论!
2001太空漫游小说剧情
史前阶段一群生活在饥饿和死亡边缘的人猿,某天在外出的途中偶然发现了一个“人造体”。这个人造体是纯黑的立方体,作用不明,但明显是智慧生物的手笔。人猿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智慧不智慧,立方体的出现却在它们混沌的心智里触动涟漪。人猿的首领偶然挥舞了一下手里的棒骨,“发现”它是一件趁手的工具。人猿们纷纷开始狩猎小动物,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击杀了一头猎豹,史无前例地站在了进化链的最高端。
随后故事跳跃到了人类太空殖民的时代,作者该段故事发生在2001年。弗洛伊德博士奉命来到月球空间站调查一起特殊事件。书里详细描述了弗洛伊德从地球到月球旅行的过程,也带领读者如亲眼目睹一般考察了月球空间站。原来,在月球上进行作业的太空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块埋于地底的黑色立方体,证明地球之外存在远高于人类文明的智慧生命。黑色立方体存在的意义不明,弗洛伊德博士判断它大概是某种警报器,只要被发掘出来就证明地球人已经具备太空殖民地基本科技水平。
而根据人类侦测,黑色立方体不断向土星的一颗卫星发射电磁信号。为了与智慧生物接触,人类派出一艘宇宙飞船。驾驶飞船的鲍曼并不知道此行的目的。按照程序,飞船的主控电脑赫尔将在快到达目的地时唤醒冬眠的三位宇航员,他们将进行科学考察,鲍曼只负责航程。
但是,事故发生了。电脑赫尔在旅行过程中得了精神分裂症,它认为自己必须杀死所有船员,才能独立完成任务。他果然也杀死了除鲍曼之外的所有人类船员。鲍曼意外存活最终使赫尔当机。弗洛伊德博士通过预录的视频告诉了鲍曼此行的目的,鲍曼独自奔赴永不回头的未知旅程。
2001太空漫游导演是谁
斯坦利·库布里克,1928年7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电影导演、编剧、制作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1950年因执导短片《拳赛之日》而开始导演生涯。1953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恐惧和欲望》。1960年执导《斯巴达克斯》获得第18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奖。1965年凭借《奇爱博士》获得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导演奖提名。1971年凭借《发条橙》获得纽约影评协会年度最佳影片奖。1976年凭借《巴里·林登》获得第2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导演奖。1997年获得第5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主要影视作品有《闪灵》《2001太空漫游》《大开眼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