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去救菲利普船长
保护自己国家所属公民的安全是政府的一个必要职责,尤其对那些民选的政府来讲尤为重要,其目的就是为了得到选民的支持而在政府竞选中挣得主动。
在美国这样一个标榜人权的国家,历届政府都不敢在国民生死大事上等闲视之。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拯救菲律普斯船长不但为了在美国国内对国民彰显自身的为民、更为了在国际上给世界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而且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世界上更多的优秀人才移民美国,为每个奉献聪明才智,更好的促进美国的发展。电影《菲利普船长》中,美军解救船长的策略是正确的吗
事先知道是真事改编,看的时候,总觉得有点激进,搞不好就得把船长搭进去
据说有些国家和组织是原则的,既是不与恐怖分子谈判。有了第一次得手就会有第二次,海盗看你国家好欺负,就盯上你了,一而再三的,说不定基地组织也找上门了,麻烦越来越大。所以宁可鱼死网破也不会妥协。以上信息未经求证,看《战略特勤组》里台词说的。
一句台词是这样的:The White House hopes this can be resolved peacefully but whatever happens, Captain Phillips does not reach Somalia.船长看到军舰过来已经知道军方不会妥协,恐怖分子只有死路一条,他也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所以写遗书。这是唯一策略,而且执行过程几乎不能正确更多了。
这个片子拍的是真事发生的事件,国家层面上来说不存在妥协选择,要么投降,要么被击毙。如果来的不是海军而是船主或者保险公司那么私下缴纳赎金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船长看到来的是海军,就明白不可能妥协了。当时环境下,狙杀是唯一选择,封闭空间,无法隐蔽接近,劫匪的情绪焦躁,并且马上就要处死人质,幸运的是,人质没有受到更大的伤害
菲利普斯船长事件原型
“马士基·阿拉巴马”(Maersk Alabama)号停泊在塞舌尔维多利亚港时,船员在一间舱室发现了两名美国海上安保人员的尸体。而这艘船正是描述海盗袭击的电影《菲利普斯船长》的原型船。
2009年4月9日,马士基公司的“阿拉巴马号”货轮满载联合国救援物资,悬挂着美国国旗行驶至索马里海域时,被四名海盗劫持了!当时货轮上至少有20名美籍船员。
菲利普斯船长当时是主动要求成为人质的,希望能换来船员们的安全。美国海军获悉此事后,迅速集结数艘战舰前来营救。4月10日,几艘美军战舰已经包围了海盗控制的那艘救生艇,另外还有更多的美军战舰正在赶来。
而且,“阿拉巴马号”货轮上的船员也释放了早前被他们制伏的那名海盗。可是,海盗们深知自己手中人质的重要性,于是他们依然拒绝释放菲利普斯船长。
美军狙击手都“弹无虚发”,在同一时间将三名海盗当场击毙!剩下的最后一名海盗吓得慌忙举手投降:菲利普斯船长成功获救。
后来,美国以这次营救事件为原型拍了一部很刺激的电影《菲利普斯船长》,并由汤姆·汉克斯来扮演菲利普斯船长。而菲利普斯船长在这部电影中,被塑造成了一个“舍己为人”的孤胆英雄。